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武汉园博园内惊现半截拆迁房景观

时间:2022-11-07 19:36:10 | 来源:长江网

武汉园博园内惊现半截拆迁房景观

“拆迁现场”也成为一处景观

距第十届武汉园博会开幕仅剩32天了,园区内各工程项目进入最后的冲刺验收阶段。可昨天记者在园内探访时意外发现一处还没拆完的半截楼房,“按这进度,开幕前很难拆完再整个还原啊?”园博建设方解释说,这个拆迁现场是特意保留下来的,是垃圾场遗址,到时就会以这副模样与游客见面,向世人述说垃圾场上建园博园的生态故事。

拆迁一半的房子成景观

昨天,记者在园博园荆山中段找到这个“拆迁现场”时,确实被这个别样的园区“雷”住了。这个园区主建筑就是一栋拆得只剩下几间房的小平房,从远处看,就是一栋老房子,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园博园内一处景观。只有走到楼前面,才能发现楼上那些裸露出来的钢筋、断梁已被重新粉刷修饰过。

在平房前的院子里,还有几截废弃的混凝土桩头和一段铁路枕木铺成的小路。探访中,一名建筑工人正好从楼内走出来。记者上前询问这处景观是否完工,工人说,大体已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补种各种花草植物,以后游客进园看到的就是现在这种效果。刘师傅挠头笑说:“我在工地干了二十多年,样子奇怪的楼房也见过不少,但还从没见过把一栋楼拆一半再装修好的。”

对此,建设设计方、武汉园博园规划设计部副部长杨念东解释,这是园博园特意保留下的一处遗址景观。他说,该园区主建筑就是那半截没拆完的楼,这栋楼原来是金口垃圾填埋场的一处两层办公楼。规划时,因办公楼所在地未作垃圾填埋场使用,所以楼房所在土地不用作生态修复处理,这栋楼才得以保留。他们在最初设计时,原本想原样保留整栋楼,但建设初期工地产生一些建筑垃圾。从武汉园博办展理念出发,这些废弃物也需要得到合理利用,后来就决定调整设计,将一些建筑垃圾与这栋楼重新设计整合成一处遗址景观。

“有了这处遗址才能让大家对比看一看,这里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念东神秘地说,下个月园博会开幕后,细心的游客还能发现更多的新奇点。

废弃桩头变成五种宝贝

就在这处金口遗址园的门口,记者发现一处很特别的景观,用废弃桩头切成的巨型“藕片”。这些“藕片”每片直径都将近两米,竖起来跟一个成年人差不多高。装这些“藕片”的盘子也是一截混凝土桩头,不过切得更厚一些,如果刷成黑色就变成巨型“蜂窝煤”了。

在此施工的重庆兴宏园林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桩头都是园博前期作基础施工时废弃的桩头,建设方要将这些建筑废料利用起来改造成景点,他们将桩头切成一片片的,再打上孔,做成“藕片”摆在园区内,与其它花花草草的园区相比,别具一格,很有特色。记者在现场数了一圈,仅金口遗址园内用桩头改造利用做的景观就有五种。

经工作人员指引,记者还发现其他一些变废为宝的小创举。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旧轮胎上色后变成的小型花钵,混凝土桩头变成的休息凳,旧耐火砖铺成的小路,废弃钢筋加工成的艺术品,枯树枝干做成的装饰等。如果算上从园外拆迁工地拆下来的房梁、柱子等建筑垃圾,这样的创意景观可达上十种。

据悉,建设高峰期时,园内工人就有4000多人,施工单位100多家,每家施工单位都留下或多或少的边角余料。园博执委会为此特意设置了一处“废品交换中心”,各园区有用不完的余料,都可以放在这里,一截木头,一根钢筋或是一块砖头,如果其他园区用得上,就可以直接来取,为此节约大量物质和建筑工期。

枯死植物就地回收利用

了解园林绿化的人都知道,新种下的植物死亡率最高,不过武汉园博园从去年第一批植物入园到现在,移植进园的大小植物成千上万株,但极少有人看到有死树、死花从园内运出。据悉,这些自然死亡的植物绝大多数已被就地处理,作为装饰物或肥料重新投入使用。

据悉,目前园内各种乔林、灌木等植物在移植入园后,出现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都会被回收处理,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

此外,虽然园博的原址前期已经进行生态修复,但并不是所有区域都可以进行无差别化的绿化建设。鉴于园内部分区域因前期垃圾填埋需要或部分建筑区不宜成片绿化,园方也采取多种措施就地取材,进行屋顶花园、阳台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