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山茶花产业现状浅析与山茶花产业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29 15:36:05 | 来源:婺城新闻网

山茶花产业现状浅析与山茶花产业发展对策

山茶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作为山茶花的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国内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山茶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茶花产业也逐步繁荣,特别是金华“国际茶花大会”以后,国内山茶花产业步入了商品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种植面积约为33万亩,从业人员13.5万人。产业布局向区域化集聚,呈现块状集聚发展态势。目前,国内茶花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福建、江苏、江西等省,其中浙江金华以嫁接茶花及种植国内外品种为主。据不完全统计,金华仅城区就有10万多茶花花农,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茶花80多万盆,培植小苗300多万株,年产值10亿多元,茶花产业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总而言之,山茶花产业发展还是呈向上发展趋势。但在当下,山茶花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浅析如下:

一、山茶花产业问题现状浅析

1、山茶花品名混乱

近年来,茶花生产发展很快,茶花基地、苗圃应运而生。南茶北运,茶花栽植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茶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观赏花卉。茶花生产者和爱好者争相选购各种名种茶花,以求提高茶花的观赏价值,但茶花在品种命名上还普遍存在着“同花异名”和“异花同名”的混乱现象。如明代《花镜》中早已记载的传统名种‘赛宫粉’,至今浙江叫‘雨春’,上海叫‘小桃红’,四川叫‘玛瑙’,广东叫‘广东粉’,连云港叫‘粉蝶’,同一种花有6个名称。金华把‘十八学士’叫‘小五宝’,把‘嫦娥彩’叫‘大五宝’;台湾把‘三学士’叫‘三合会’,实际上它们都是由‘十八学士’、‘三学士’演化、芽变而成,并由其派生出数十个品种。一个十八学士’品种,命名这么复杂,行家也不一定会识别得了,普通养花人如何能搞清楚。

2、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相对滞后

我国是茶花的原产地,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茶花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品种选育还相当落后。近几年来,我国登录的茶花新品种仅几十个,而在美国每年都有几百个茶花新品种问世。现国际茶花协会登录的品种达3万多个。反观我国山茶品种仅300多个,云南山茶140多个,差距何等之大。我国拥有不少优良茶花传统品种和新品种,但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茶花育种发达国家相比,茶花育种水平还相当落后。

3、科技含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茶花栽培基质的轻质化和无土化、茶花的矮化处理、树冠造型、盆景艺术化既是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目前栽培管理中需要重点攻关的领域。茶花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不能单靠一些花农盲目跟风、种植。

4、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茶花业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茶花市场培育不够成熟。我国茶花业还处于市场发育的初期阶段,茶花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科研、销售、消费,以及配套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完善。因此,茶花生产者应抓住机遇,顺应市场变化,努力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实现多种渠道的灵活经营方式。

5、管理体系不健全

种苗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要专业部门加强服务管理。目前,行业管理部门设备缺乏,严重制约着相关服务工作的开展,专业技术服务渠道不畅,信息服务缺乏系统性,销售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愈加突出。另外,国家和各省区在种苗配套法规的制定上落后于产业发展,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无法满足种苗管理工作的需要,也造成行业管理比较薄弱。

二、山茶花产业发展对策

茶花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通过产业集聚最终实现现代化。而茶花产业化应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为前提,以茶花企业为龙头,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乡、产销、产学研等紧密合作,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目的。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政策扶持,夯实发展后劲

茶花产业发展应该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实现优质高效,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和资金投放力度。首先要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制订出扶持茶花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金来源,有鼓励茶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力和动力。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公益性投资,如茶花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一批茶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夯实茶花产业发展后劲,提高茶花产业化水平。其次对茶花龙头企业或茶农在融资上给予支持,可以通过建立茶花产品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运用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和风险机制,推动产业迅速扩张。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