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江南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时间:2022-12-12 17:36:10 | 来源:光明日报

江南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苏州拙政园

几乎每一座有年纪的城市,都可以端出几座拿得出手的园林,每一座园林,都是自然山水与人文内涵的结晶。在中国园林的庞大体系里,江苏南部太湖沿岸一带的园林一枝独秀,尤以苏州、扬州为盛,兼及金陵、无锡等地。

烟雨迷离,是人们说到江南园林时,很容易想起的四个字。江南园林,是一个压缩了东方美学、充满中国人精神理念的生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中国人生活质量的鲜活写照。

抖落江南园林的历史,有一个遥远的朝代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六朝。

六朝时期,是中国经济与文化重心东移江南的肇始。秦汉在前,六朝的文化虽然还吃着它的奶,但其差异十分鲜明。建都于南京的六朝,都属偏安一隅、半壁江山的小王朝,已不再具有秦汉雄吞万里的现实与气势。江南人口密度大,不像北方那样地广人稀,新的人文情趣正在形成,体现在园林上,有着由大到小、由粗犷到精致、由豪富到雅游的变化。更值得注意的是,文人化园林的出现,从神异化转向山林化,从夸豪斗富转向游观清赏,仿佛于万千苍茫中现出一线光亮,为后世江南园林的文脉开了先声。

苏州园林:文人趣味与归隐文化

春秋时,吴王夫差在甪直古镇枫村,建了一个梧桐园。凤凰栖枝乃吉兆,但传说中的金凤凰最终没有降临。遥想那潇潇秋雨,落叶满庭,正是悲秋时节。“梧宫秋,吴王愁。”这首收录在《汉乐府》中的古代童谣,便是此园秋时的生动写照。它与西晋时的顾辟疆园,堪称苏州园林的开山之作。

苏州后来成为举世公认的“园林之城”,主要还是文人带来的文气。有人干脆把它称为文人园林。想想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先后在此为官,政声虽不显赫,但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文,开创了一代文风。到宋代,范仲淹、苏轼、欧阳修、陆游、范成大等,都有诗文赞美苏州;明代苏州出了唐寅、祝允明、沈周、文徵明等大画家,所以苏州园林的出名,诗歌与书画的作用功不可没。

15世纪初,永乐大帝把都城北迁,给了苏州一个崛起的机会,也使得苏州成为南方风雅的渊薮。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相依相生、水乳交融。它与诗词书画一起,汇成园林的文脉。昆曲的骨子里,一是雅,二是糯。有时,曲境就是园景,而园景又通曲境。中国人看景,往往带着自己的审美感情,一个园林的建筑物,看起来是物质的,其实更是精神的,它是精神的物质,也是物质的精神。“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这句词中,最精彩的是一个“人”字,是那个脉脉含情的人,点活了园林的“睛”。由此,园林的格局,不光因了情感,更由于人格、风骨的因素,成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依托与延伸。

苏州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纯属私家,不沾皇气。其核心,还是归隐文化的影响。园子的主人,或是当官者被贬,或是当权者下野,或是年长者告老还乡。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一般地讲,古时为官者一有文化,二不缺钱。那山林野趣,是古人最向往的,但要真让他们搬进深山老林,又太清苦;享得清福,没了洪福。而把真山真水请到自家宅邸里,只能在画卷上体现。但是,文人与工匠却给出了另一种可能。南宋绍兴年间,《营造法式》重刊于平江,对彼时建筑起了一定影响。到了明代,苏州香山一带的匠人获得参加营建两京宫殿的机会,眼界和技艺手段都有提高;著名的建筑家蒯祥就是香山人,他设计并参与建造了北京的故宫,连天安门,也是他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早期的苏州园林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是园子的主人在“基本建设”刚搞完的时候,就把一些文人雅士请来把脉,饮酒赋诗、题匾撰联,意见当然要提的,好的主意便融到往下造的亭台楼阁中去了。造园的专著也应时而生,明代计成的《园冶》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园林专著,文字好,又实用,插图也很精美;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写了一部《长物志》,他说的“长物”,最早系晋人首提,其含义,乃多余、奢侈之物。透过对这些美器、美物的不同消费方式,我们看到了社会对精英和大众如何进行划分,那种晚明时代的风雅,对后世的园林、住宅、建筑、生活,是有较大影响的。

说到“造”,很容易被人联想到造作、斧凿之类。但苏州园林的核心理念,却是难得的“天人合一”。平地上造出山林沟壑、曲桥流水。把大自然请进小小的园林之中,虽然是假山土丘,一样逶迤峭拔、真切自然。

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是宋代的沧浪亭。宋代的苏舜钦被罢官后南游姑苏,见府学的东面草木茂盛,附近还有一块池馆荒芜的废地,乃是吴中节度使孙承佑的旧邸,遗意尚存,苏舜钦便买地建亭,名曰沧浪亭,意出《楚辞·渔父》。后世官场上的文人,把渔父当作归隐山林的一种代称。此后几乎所有的园林,都是在“隐”字上做足文章。而曲折委婉、含而不露便是它的不变基调。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拙政园,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该园最大的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的人间仙境,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这该是园林的风神吧;山因水而活,石依树而生,亭台连接细径,云墙牵引绿植,这便是园林的韵味吧。西方的游客到了这里,发现苏州的园林里没有西方常见的雕塑,而怪石磷峋的假山,却有着比具象的雕塑更多的想象空间。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是一座独立于清泉旁边的太湖石。行家对极品太湖石的审美评价,只有四个字:皱、瘦、漏、透。冠云峰的瘦影颔首水面,石姿伸入潭中,

山是假的,山影却是真的;潭中假山的倒影,则是影子的影子。亦真亦幻,今夕何夕?文人眼里,它若一清癯长者,超然物外、不落凡尘,更象征着傲然不屈的风骨;老百姓呢,瞧着也好玩,那是他们平淡生活里,难得的稀奇古怪。

石头固然重要,木头也不例外。园林中的楼、堂、馆、榭、轩、亭,等等,都要木匠来完成。那种叹为观止的精雕细镂,无论木雕、砖雕、竹刻,催生了无数传世的名匠。而园中空间的美感,则如文章的气脉,那种透气、呼吸、舒展、开张,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条件。我们知道,园林里几乎所有的楼台亭阁,都是为了给观赏者“望”的,借景、分景、隔景,都是用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营造空间的手段。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望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都借了过来,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天上的云烟、日月、晨露、雪影都可借入园中;四时的风物,亦能揽入怀抱。

123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