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郑州花卉 20年人与花的情缘越来越深

时间:2022-10-25 08:36:09 | 来源:大河报

郑州花卉 20年人与花的情缘越来越深

春节前,花卉市场生意火得不得了

20年日月交替,如果将镜头聚焦到郑州“花姑娘”身上,可能会有下面的场景变化:家里窗台摆着的几盆月季,如今则是各种多肉植物;新娘子手中捧着的一束塑料花,换成了散着清香的白色玫瑰;过去街头推着板车卖花,已发展到多个大型花卉市场、从业人员约3万人的产业。

岁月如花、像山花一样烂漫、幸福的像花一样……花常被用来形容生活的美好。回顾郑州20年,这座城与花卉的情缘值得述说。

花市从无到有:卖花从沿街叫卖到路边搭棚

今年7月,在郑州90后女孩笑笑的婚礼上,她穿着婚纱手捧白色玫瑰,走过爱情长廊时还有花瓣从天而落,两侧装扮的也全是鲜艳花束。后来,她翻出爸妈当年的结婚照对比,发现妈妈手上捧着的是大红牡丹塑料花。

没错,在上世纪80年代的郑州,还没有逛花市的传统,鲜切花还很少见,最多是到百货大楼挑些塑料花。

直到1995年以前,郑州只在经七路有几家卖鲜切花的门店,所谓的盆花生意也只是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

“那时,人们过生日还没送花习惯,结婚用的都是假花,看病人也都是拿的吃的东西,市场对花卉的需求很少。”牛洪阳算是最早鼓捣花卉生意的,他回忆说,1996年前后,在经六路纬五路交叉口、百花路互助路交叉口、花园路老汽车北站附近,各聚集了一二十家卖花摊位,撑几根竹竿搭出塑料棚,算是有了固定门面。

这个时期,郑州北郊陈砦村村民嗅到了市场的“花香”,从荷兰引进玻璃大棚,尝试种植红掌、非洲菊等高档花卉,并随之萌生建花卉市场的想法。

从小到大:市场达30亿元,“花二代”出现

1998年,北环路附近陈砦出现了1.5万平方米的花卉市场,配有玻璃棚、暖气,规模是长江以北少有的。

在经济快速发展面前,花卉消费的春天来了。陈砦花卉市场总经理白占方推算说,2004年营业额达到3亿元、2010年增长到10亿元、2014年增长到30亿元,10年足足增长了10倍。

“2005年,陈砦花卉市场搬到国基路,规模扩展到5万平米,一开业入驻率即达到八成。”白占方说。

根据郑州市花卉园木协会的估算,郑州种植花卉产业从业人员约3万人。

在百度地图上搜索“花店”,郑州市区内显示有833家,花卉消费“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郑汴路一家花卉市场,店主中有不少80后青春面孔,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卖花的父辈手中接过“衣钵”,成为“花二代”。

郑州花市还要走得更远,和过去大棚花卉市场区别,类似商场的高档花市也开始出现。

数据清单

1995年之前,卖花卉的多是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

1996年前后,在经六路纬五路交叉口、百花路互助路交叉口、花园路老汽车北站附近,各聚集了一二十家卖花摊位。品种多为月季、鸡冠花、串红本土传统花卉。

1998年,北环路附近陈砦出现了1.5万平方米的花卉市场。红掌、杜鹃、凤梨等成了常见花卉,也出现蝴蝶兰、大花蕙兰等高端花卉。

2005年,陈砦花卉市场搬到国基路,规模扩展到5万平方米。高端花卉走俏。

2015年,在百度地图上搜索“花店”,郑州市区内显示有833家,花卉消费“飞入寻常百姓家”。小盆植物流行,多肉植物急剧受宠。

陈砦花卉旗下市场估算的总营业额,2004年达到3亿元、2010年增长到10亿元、2014年增长到30亿元,10年足足增长了10倍。从业人员约3万人。

花卉品种:不再掐叶子问真假,关心起“花语”

20年时光,郑州的流行花卉也几度变迁,总体来说是,从传统到丰富。

养花达人骆景超记忆里,2000年时,花卉品种仍相对传统,他到广东出差看到食用芦荟,硬是坐火车扛了回来,还多付了加重费,“郑州市场上9成都是传统花卉。”

之后,开始不断有新花卉品种进入郑州。卖了17年花卉的李献红,回忆起最初卖花场景,忍不住笑出声来。

“卖花的都不认识花,每进来一种新型花卉,大家都是瞪着大眼张着嘴巴,连红掌、杜鹃、凤梨、水仙都叫不出名字。”她说,市民逛花市看到新品种,常好奇地伸手掐叶子,询问最多的是“这花是真的假的呀?”不常见也拉升了价格,现在一株几十元的蝴蝶兰、大花蕙兰,当时能卖到几百元。

作为北方城市,暖气入户已解决了花卉过冬问题,近些年,郑州已成为“南花北上、东花西进”的花卉重要集散地,花卉品种应有尽有。买花市民开口询问的流行语,变成了“这花花语是什么呀?”

鲜切花也是如此。7月14日中午,经七路纬三路附近的一家花店内,店员正用粉色的苏醒玫瑰配以跳舞兰、洋桔梗、乒乓菊、珊瑚草,搭配一捧花束,看上去色彩多变。从业13年的店经理常素英说,过去消费者注重多少朵百合、玫瑰,但风格单调,如今更讲究配花品质,新奇花卉不断被引进。

消费:花卉平民生活化,多肉植物火了

市民对鲜切花的态度,侧面反映着观念的改变。10多年前,鲜切花颇不受待见,常有人抱怨,“买回家就等死,谁花这冤枉钱?”现在,每逢情人节、母亲节,花店鲜切花常供不应求,买花成了市民的习惯。

经过花市形成初期的发展,从2005年前后到2012年,高端花卉日渐风靡并达到顶峰,成为送礼热销品。

中央八项规定之后,花卉消费开始回归平民化,小盆多肉植物流行起来。

7月15日下午,在玉凤路一处花卉市场,每个摊位都留出一半面积摆放小型花卉,尤以多肉植物最多。玉露、红叶姬、乙女心、蛛丝卷绢、胧月……手掌大的小盆,造型特别,名字新奇。

“这两年,多肉植物特别流行,一天多时能卖出几百盆。”老板娘说,80、90后特别喜欢多肉植物,好养、不必费神照料、能吸收电脑辐射,适合摆在办公室和窗台,还可以DIY微景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