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大树进城”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时间:2022-09-30 16:36:07 | 来源:南海网

“大树进城”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剧催生了这样一种现象:深山密林中的大树或古树被挖出砍掉枝杈,只剩光秃秃的树干,裹着“棉被”,打着“吊瓶(营养液)”,被售卖给需要绿化的城市。专家指出,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善城市景观,但其产生的各种危害可能更胜于前者。(6月23日人民网—生命时报)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栽植小树苗绿化已不能满意城市绿化的需要,尤其是一些重点工程,一些官员可能等不到小树变大树,将大树直接“摆”进城市,短时间内达到绿化效果。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大树进城”。

提升绿化靠“大树进城”达到预期效果了吗?可谓得不偿失。一方面在购买、运输、养护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造成有限的绿化资金被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很多大树因为“水土不服”而大批死亡,成活率仅为50%—60%,这种低成活率反而会给城市景观发展和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帮倒忙。再一方面,大量将大树从森林、农村移走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成为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的隐患。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发出通知,要求坚决遏制“大树进城”之风。然而,“大树进城”的脚步并没有就此打住。

一些官员之所以热衷于“大树进城”,其重要原因是相关法律不健全,虽有禁令而又缺乏严厉的问责惩戒措施。而急功近利、坐享其成的政绩观,可以说是“大树进城”之风不止的深层原因。“大树进城”,立竿见影,自己栽树,自己“乘凉”,何乐而不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大树进城”是一些官员浮躁心态、大搞政绩工程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中的反映,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作祟。

本来被用于防风固沙、修养水源,存在很高生态价值的树木,到了城市之后只是单纯的“盆景”。“大树进城”之风再不刹车,后患无穷。因此,真正杜绝“大树进城”,关键在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破除浮躁心态,加强禁令的执行力度和问责力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