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杏林湾环状公园年底前全线贯通 将打造“厦门西湖”

时间:2022-07-15 09:36:09 | 来源:厦门网

杏林湾环状公园年底前全线贯通 将打造“厦门西湖”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大观园”园博苑,是厦门的“地标”之一,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环绕着园博苑的水体——杏林湾,是集美最重要的湿地湾区资源,近年来,在集美新城“绿色”开发建设思路的推动下,杏林湾正升级为“厦门西湖”。

除了水质逐步得到净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湾区沿岸一些本来杂草丛生的荒地,在经过整改建设之后,串联形成一个总长26公里、绕杏林湾一圈的生态景观运动公园,沿线布局有步行道、自行车道等运动设施,今年年底前就将实现全线贯通。

这个环状公园犹如一只碧玉手镯,把风姿绰约的杏林湾“打扮”得更加迷人。虽然项目还未全段完工,但已有不少附近居民每天傍晚来到这里休闲运动,享受这一“生态福利”。

杏林湾的“蜕变”,只是集美区近年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当前,生态发展的思路已经成为贯穿集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一条主线。尤其是今年来,集美明确了“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人文集美、生态新城,焕发出宜居宜业的持久魅力。

1、产业升级积极“借智”谋求绿色发展

作为厦门市首个通过考核验收的“省级生态区”,这几年,集美区在发展中始终注重“生态效益”。以工业为传统强项的集美,正在谋求“生态转型”,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如软件信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

去年底,被喻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正式交付使用,起步区的六幢研发楼首批交付后,目前已有50家企业入驻。业内预测,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成后可容纳20万人,每年为厦门带来超过2000亿元的产值,成为集美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对已经形成的传统工业和制造型企业,集美通过加强监控、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减排目标等手段,实行节能减排、环保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集美加快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政策引导和“实打实”的帮扶手段,促进传统企业向高端高效、集群集约升级。比如,从前几年开始,集美就引进了来自台湾的“顾问”——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协助辖区传统制造企业找出问题、寻找方向,并进行“一对一”的诊断、辅导,帮助企业迎接新的挑战,推动集美产业格局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依托集美诸多高校、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集美区有关部门积极“借智”,推动集美产业升级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今年7月,集美区政府就与落户辖区的顶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集美区将借助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优势,开展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循环化改造技术、集美生态文明建设与相关技术规范等研究,为集美区“智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城乡环境更靓

为了进一步提升集美的宜居环境,近年来,集美启动了“蓝天碧水”工程,大到溪流整治、生猪退养,小到工地防尘、道路清洁,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要求,营造更加赏心悦目、健康自然的居住、生产环境。2010年,为了改善流域水环境,集美就在全区范围内打响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的“硬仗”,清退生猪养殖,先后投入2.5亿元,完成拆除生猪养殖户1740户,清退生猪近40万头,厦门的水源地——石兜坂头水库的水质因此得到有效改善。

发源于集美西北部小龙潭北侧山体的瑶山溪,是集美境内三大流域之一。几年前,集美区启动了瑶山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为重点,沿途分段进行清淤截污、生态护坡及岸线景观建设。处于瑶山溪流域中段的风景湖片区,也历经了截污整治和生态恢复,从一条散发臭味的水沟,“变身”成为清澈、灵动的景观水体。以生态恢复为核心,近年来,集美深入推进深青溪、瑶山溪等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采取河道清淤、水资源调蓄工程、生态沟渠技术和截污工程等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改善流域水质。

结合瑶山溪整治,一条长达2.4公里的观光旅游慢行道——田塘绿道日趋成形。这是厦门首条“山海相连”的绿道:宽度达60米的绿道伴随溪水蜿蜒而行,沿途配套有慢行休闲步道、自行车道和景观项目,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绿色户外空间。

除了田塘绿道以外,从双龙潭至坂头水库,还将打造为全程23.5公里的市级山体绿道;在滨海区域,从新阳大桥至集美大桥沿岸将打造为省级滨海绿道……一条条“绿色长廊”,提升了集美区宜居环境的生态品质。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