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科教 >

西安浐灞生态区快速崛起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2-07-11 15:36:11 | 来源:凤凰网

西安浐灞生态区快速崛起的实践与启示

每一个对浐灞有记忆的西安人,如今站在浐灞河畔眺望四周,无不感叹这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昔日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沙坑遍地的荒凉景象,如今已被碧波荡漾、芳草萋萋、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所替代。短短8年时间,这里为什么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我们走进浐灞,一探究竟。

大水大绿,打造宜居宜业新平台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东,因“长安八水”中著名的浐河、灞河交汇于此而得名。历史上,浐灞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素有“浐灞之间,三辅圣地”的美誉。然而到了近代,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和人为破坏,这里逐步沦为城市发展的盲区和生态重灾区。为了根治浐灞河流域的生态灾害,重建一座生态化新城,2004年9月,西安市委、市政府设立了浐灞生态区,成立了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后来更名为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浐灞生态区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北至渭河南岸,南抵绕城高速,西起西铜公路,东至西康铁路,横跨浐灞两河四岸。

浐灞生态区成立以来,坚持以生态为立区之本,开创性地提出了“河流治理推动区域发展,新区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的开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河流治理、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使这里的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一个大水大绿的生态新区在西安城东迅速崛起。

——桃花潭景观工程。桃花潭处于浐河米家崖段,地跨灞桥和未央两个行政区,曾是西安东郊的垃圾倾倒场,在8万平方米范围内,堆积的垃圾至少有200万立方米,清理这些垃圾,至少需要一个亿的资金。经过论证,生态区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先是通过河道清淤辟出800多亩的湖面,再利用经过环保处理的建筑垃圾堆出150多亩的湖心岛,用清出的淤泥作覆土,在岛上遍植桃树,进行全面绿化,形成了桃花潭、桃花岛景区。这种方式既使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又极大减少了土方石料等建筑用材,使该工程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统一、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并举的生态示范项目。

——雁鸣湖湿地工程。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湿地,通过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区在浐河上游,对原田家湾和马腾空的垃圾场进行改造,将垃圾分类处理后,就地堆山挖湖,建成了5湖相连的人工湖泊湿地雁鸣湖。通过雁鸣湖湿地的生物降解和自然沉淀,浐河上游的污水得到有效净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下游区域也有了优质的生态用水。与此同时,他们在河道滩涂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植物,重建植物群落,促进水生动物的栖息繁衍。现在,这里已成为众多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转站和栖息地,生态区内鸟群的种类也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

——浐灞河碧水工程。实施控源截污和污水回用工程,封堵排污口27个,铺设截污管道62.5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实现总长17公里的浐河城市段全面截污,使污水直排入浐灞河道成为历史。目前已建成7.5万吨/天的再生水生产能力,铺设再生水管网60公里,再生水年使用量达到1100万吨,主要用于灞桥热电厂循环冷却水、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浇洒清洗及景观水体补水等,使节水型城市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广运潭生态工程。广运潭生态景观区占地13.5平方公里,历时5年建成,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就是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取缔非法采沙场的同时,生态区因地制宜,对滩涂地、废弃沙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作洲,引来灞河之水,形成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积潭成渊的壮美生态景观。据测算,广运潭景区平均每天吸收二氧化碳900吨,产生氧气650吨,年滞留粉尘1090吨,极大地提高了西安市的整体空气质量,缓解了城市噪音污染和热岛效应,是我国北方罕见的湿地自然公园。

——灞河入渭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工程。位于灞渭交汇口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浐灞生态区又一大型生态工程。湿地公园地处渭灞交汇区域,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其中灞河以西面积4.27平方公里,以东面积1.54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5.81平方公里,计划于2013年年中开放。湿地区域内现有植物48科180种,动物27目50科150种。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该区域具有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等多项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对“灞柳风雪”、“芦荡惊鸿”等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恢复和展示,在生态区乃至西安市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浐灞生态区成立至今,已累计修复湿地1.7万亩,建成林地2.9万亩,修建生态堤防36公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5%,河流水质由劣五类恢复到地表三类,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单位的标准。浐灞生态区已由过去的生态重灾区变为西安重要的生态示范区。

阡陌纵横,搭建城市发展新框架

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同时,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基础先行”的建设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骨架有效拉大,新区轮廓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建成道路120余公里、桥梁5座,灞河东路、东湖路、浐河西岸滨河路等主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先后打通了通往二环路、十里铺、灞桥镇、东三环、杏园、新筑等10个主出入口,实现了生态区与西安主城区的全面对接。此外,浐灞生态区同步完成了水、电、气、暖、绿化、公交等配套设施,建成雨水污水、电力、电讯等管线400多公里,修建公交港湾和候车厅60余个、绿地广场7个、亲水码头18个,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的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已于今年10月16日开学,浐灞完全中学正在建设,与长安大学、市83中等学校合作办学正在积极推进,各大楼盘如御锦城、浐灞半岛等都配套建设了小区幼儿园。区内的红星花园公租房、浐灞家园保障房、滨水花城限价房等项目,为西安市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供了有力的房源支撑。

未来五年,浐灞生态区将全面完成区内交通路网的扩建提升,基本建成“六纵十二横”的骨干路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快速公交为补充,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快速、高效、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同步建设符合国际绿色标准的电力、供气、供热设施;建成“百年一遇”标准的浐、灞河防洪水利工程;完善生态、环保、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建成大型城市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实现区内垃圾100%密闭清运及分类处理,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1234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