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浙江:中河南段用生态培育“水底森林”

时间:2021-12-14 14:36:07 |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浙江:中河南段用生态培育“水底森林”

中河南段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工程

中河南段的水质一直都不错,各项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常年平均透明度大于1米。今年,杭州打算将这个河段打造成示范河道,进行生态修复,让它的水质更上一层楼。

昨天,记者从上城区城管局了解到,中河南段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预计8月初就能施工,工期大约需要两个月左右。

水质虽不错

但缺少“水底森林”

这次中河南段生态修复工程南起双向水闸,北至凤山水城门,全长3.5公里。河道全程水面宽度变幅不大,平均宽度约为15米。

虽说这个河段水质还不错,不过这里的水生植物长势却不佳,没有形成规模的“水中森林”,因此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景观效果都有待提高。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由于中河配水由钱塘江引入,江水引入前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虽然过滤掉了大量的泥沙,不过一些絮状悬浮物却去除不了,悬浮于河中。其中以双向泵站-洋泮路桥这段较为严重,大量附着于植物表面,影响沉水植物生长。此外,目前中河的景观水位较高,河道两岸均为直立硬质堤岸,也缺乏滨岸水生植物的生长条件。

两道隔离带

过滤河水中的絮状物

上城区城管局监管中心河道绿化监管科李科长说,这次中河南段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打算以临时性隔离措施、沉水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重点在“双向水闸—美政路”河段开展水生植被修复。

首先,要在水澄桥的两个桥墩处打造一个河中小石坝,形成一道硬性隔离。这个小石坝高约1.5米,下宽2米,上宽1米,呈一个阶梯结构。

而在化仙桥这里,工作人员打算用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布置“临时性软隔离”。

这片人工水草的草体茎叶由超细纤维纱条组成,“种”在河道内像天然沉水植物一样,竖立“生长”在水体里,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巨大的附着空间。

“而且这种超细纤维之间具有很多微细的孔隙,形成毛细管构造,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人工水草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

这两道隔离,都有同一个作用,那就是净化水质。“小石坝可以再次阻挡泥沙,附着益生菌,而人工水草更多地是拦截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

河底要种

近万平方米“水下森林”

“龙山闸—美政路”这个河段长约2千米,水面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次中河南段生态修复工程将在这个河段种下约1万平方米的沉水植物。

李科长说,种植沉水植物不但能有效地吸收水中营养,还可以固定底泥。另外,这片水下森林还可以完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为原生动物提供附着和取食场所,同时小型水生动物也能帮助沉水植物清洁其表面,与沉水植物互利共生。

为了这片沉水植物能够一年常绿,工作人员选取了清洁种苦草、马来眼子菜,和耐污种金鱼藻、菹草等间隔种植,冷季型草和暖季型草相互搭配种植。

工作人员还打算在洋泮路桥、化仙桥等一些古桥节点种植睡莲提升中河南段的景观效果。每个桥点大约种100平方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